[摘要] “那时候,装卸货的三轮车、大包袱小行李的外地商贩把门口的路都快挤炸了。”9月21日中午,二马路市场商户老张独自守着自己的老店,在这条街已经营二十多年的他见证了整座市场的兴衰变迁。
“那时候,装卸货的三轮车、大包袱小行李的外地商贩把门口的路都快挤炸了。”9月21日中午,二马路市场商户老张独自守着自己的老店,在这条街已经营二十多年的他见证了整座市场的兴衰变迁。
蚌埠,起于交通,兴于商贸,曾是名副其实“建在市场上的城市”。以曾经省内红极一时的二马路批发市场为例,上世纪80年代中期,该市场自发形成,很快便跻身十大小商品集散地行列,成为皖北乃至安徽的商贸标杆。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二马路”早已风光不再,基础设置配套的不健全,物流场地的缺乏和消防隐患的凸显,都成为“二马路”发展的掣肘。
对于一座商贸型城市来说,批发市场的经营面貌关系着整座城市的形象。与先进城市已发展到第六代现代化市场的进度相比,蚌埠批发市场在历经露天马路式地摊市场的代市场、小型集中式地摊市场的第二代市场,至今依然停留在传统落后的三四代市场之间。业态的滞后,配套的脱节,让蚌埠小商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工作迫在眉睫。
2013年8月初,我市启动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划行归市试点工作,从以二马路市场为代表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入手,对市区内所有批发市场进行逐一梳理整合。“规划很及时,真希望老蚌埠商贸市场的雄风能够重现。”老张激动地表示。
划行归市,将“小、乱、低、差”的老市场里的经营户引导到新的经营平台上发展,从而实现产业的集聚,发挥行业经营优势,让经营成本降低,经营环境改善,批发市场的经营行业、商品种类更齐全,为采购商提供更丰富的商品。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义乌小商品城、山东临沂批发市场……这些成功的案例早已证明,划行归市是大型批发市场升级发展的必然之选。
“这几年店里的生意没那么好了,我把希望全寄托在即将搬迁的新市场。”日前,听闻现有商户将逐渐归集到蚌埠义乌国际商贸城发展,同样在二马路经营多年的肖艳时间去报名预定了铺面。她告诉记者,搬迁意味着更好的经营环境,更方便的物流服务,更现代规范的经营模式,新市场的成熟需要一定周期,这可能需要一些耐心。
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