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蚌埠“十三五”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蚌埠新闻网  2020-10-30 08:45

[摘要] 近日19:45,市120指挥中心调度室内,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患者哪里受伤,需要转去哪里……”调度员一边在电话里详细了解转院患者情况,一边熟练地在电脑系统里搜索离事发地最近的急救站,安排经验丰富的急救医生出诊。

近日19:45,市120指挥中心调度室内,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患者哪里受伤,需要转去哪里……”调度员一边在电话里详细了解转院患者情况,一边熟练地在电脑系统里搜索离事发地最近的急救站,安排经验丰富的急救医生出诊。

20后,救护车到达怀远荆塗医院。急救医生朱立文迅速与首诊医生做好交接,一路监护这名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患者头痛明显,静脉通道已经开放,跨区转运中需要时刻关注病情变化,咱们一刻也不能放松。”20:30,救护车到达蚌医一附院,该名急性脑卒中患者顺利进入救治流程。

呼救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朱立文坦言,从怀远县城到蚌埠市区,20护送完毕,如此迅速的急救反应,这在过去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随着急救半径越来越小,急救反应时间越来越短,我们更有能力与死神抢时间。”

“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市院前急救服务年求救人次和救治人次逐年递增,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步伐加快,尤其是马城、沫河口并入市区后急救服务半径进一步扩大,急救反应的时间也相应增长,急救资源总量不足表现明显,急救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院前急救服务能力受到很大挑战。

为有效打通“急”与“救”各环节上的堵点和限速点,从2016年开始,我市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健全院前急救网络。目前,除市内二级以上综合公立医院全部设立急救分站外,部分驻蚌医院以及条件较好的民营医院也已设置分站,九家急救分站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的急救网络,对于缓解我市东南部、西北部、西南部偏远地区急救半径过大,进一步降低回车率,有效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市区急救半径由原先平均10KM,缩短到目前的平均6.5KM。急救反应时间由原先的平均31分12秒,下降到现在的平均13分47秒。

——准确定位,规划行驶路线。每次急救任务平均节省3至8。

——建立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和医院急诊间的急救告知系统,患者重要生命信息到达前传输至目标医院,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每次急救任务平均节省3以上。

——与蚌医一附院、蚌医二附院、市三院、市二院等医疗机构签署胸痛、卒中联合救治协议,不断优化救治流程,实现院前院内,缩短急危重症病人救治时间。

不仅是日常急救的全天候,健全的体系、完善的配置,也让120在关键时刻成为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的“绿色生命线”。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们欢度春节的喜庆祥和。市急救中心作为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病例救治转送指定机构,从首例确诊病例转运开始便投入到抗击疫情战斗中。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中心实行专项管理,专车专人专用,疫情病人全部使用负压救护车转运,普通急救使用普通监护型救护车,车辆、设备、人员固定,全力严防死守,避免疫情扩散蔓延。”市紧急救援中心副主任陈瑞认为,正是因为我市院前急救反应能力、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关键时刻才能满足全市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保障社会安全稳定和百姓生命健康。

生死博弈中一分一秒都举足轻重。在接下来的五年中,市紧急救援中心将以夯实专业基础,不断强化队伍建设,紧跟院前急救事业发展需求,有序推进蚌埠市院前院内“一体化”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儿童和新生儿、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逐步健全完善快速、高效、规范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  (完)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